更新时间:2025-10-25 04:03:44



故事开始就给出了结局,一般这种情况,基本代表故事并不是在讲结局。
再看看片名,大致上也知道在讲什么。
真正的开始,是源于一起房贷拖欠。
话说,你的房贷还完了没有?
如果没有的话,不妨参考一下老外是如何应对还不起房贷的问题的。
老外那边对于房贷不还的处理方法,其实和咱这边差不多,既然还不起,那就收房。
小伙儿一个人在家,面对这个大场面,当然是没有办法应对的。

等到老爸回家,小伙儿第一时间告诉了老爸。
结果,老爸的态度相当有意思,说这事儿你别管了,踏踏实实在这儿住,他能咋样,这是我们誓死捍卫的权利,而且,咱也有这权利。
老爸不是脑袋有问题,他是随时随地在推行自己的思想的,甚至,他在电台还有一档关于权利讨论的节目。
看到这里,就感觉挺别扭的。
这老外的电台,这么随意的么,就这种节目还让播,脑袋不清楚么。

在节目上布完道,老爸还得检查小伙儿的作业。
是的,为了挑战,老爸选择了自己在家教孩子,老外不知道是不是有义务教育这回事儿,反正,老爸对这不感冒。
看到这里,还挺佩服这老爸的,当然,也听佩服小伙儿的。
一个孩子在家自学,还能自律的完成学业,这相当不简单。
不过,在这么个“偏执”的老爸的教育下,能教出什么好呢,这一点很让人担心。

既然敢如此挑战,老爸靠什么维生就很让人好奇了。
电台的栏目貌似也没什么收费项目,这家伙好像也没在电台直播带货。
唯一的生活来源,好像就是到处讲课。
我去,这就奇怪了,这老爸明显就没有什么证书,“专家”更算不上,凭什么讲课?
再说了,就这“歪理邪说”,到哪里讲课会有市场?
哎,老外那边就是这么奇怪。

这到处“流窜”的生活,总有一天会被逮住的。
因为没有驾照和保险,光荣被捕。
当然,对于被捕这件事儿,老爸是相当有意见的,因为这侵犯了他的权利。
生平第一次见,能把无证驾驶说的如此冠冕堂皇的。
可是,你的理由再怎么“权利”,在叔叔面前,就是个玩意儿。
故事里头的叔叔,在了解了情况之后,就对小伙儿来了一个普世价值的判断——这有多不合理。

为了“分化”父子俩,普世还是有很多方法的。
小伙儿的“意志力”也没老爸那么坚定,在日常生活中,小伙儿也隐隐约约感觉,这样的生活不太对劲,之所以选择服从,很大程度上是来自老爸的权威和压制。在这方面而言,这个老爸确实不太靠谱。
既然如此,小伙儿完全可以对自己负责,不用理会老爸的意见。
其实,这个观点在故事里头,没有太大的问题。
然而,大概也是同样的观点,鼓吹得当下的少年都感觉可以“对自己负责”,至于之后被普世的毒打,普世当然不会再提。

而作为普世的坚定执行者,他们的教育,当然和小伙儿一家完全不同。
一个要主张自己的权利到了变态的程度。
一个要压制他人的权利也到了变态的程度。
这鲜明的对比,走了两个极端。
文艺作品,其实可以理解这种夸张,伤口,需要血淋淋的撕开给人看,才能震撼。
相信在现实生活中,很少会有人做到像故事里头的老爸那样如此剑走偏锋,但“执行者”大概还是基本忠于事实的。

房子的事儿,不可避免的闹上了法庭。
老爸的那一套,法庭不买账,完全不买账。
这事儿,老爸是完全的“无理取闹”,不想给钱还白票,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儿,这先例如果开了,让资本如何自处?
这极其荒诞诡异的逻辑背后,老爸是有一套自己的理论的。
你可以觉得这就是扯蛋,但,如果仔细想想,或许还是有那么一点点道理,稻草人想做人,本身就很吊诡。

对于法庭的意见,老爸当然强力回应。
说你别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,今天我能来,算是给你足够的面子了,既然不要,那就别怪我不给。
这场闹剧,不欢而散,老爸没有因为藐视法庭被关起来,本身已经足够荒唐。
更荒唐的是,当小伙儿问老爸这案子结果究竟如何时,老爸依然不要脸的表示,当然是咱们赢了啊。
这……这种自我满足,义和团也拍马赶不上的节奏。

此时的小伙儿,已经想着回归普世了。
他也想着有自己的学校生活,能有几个高中时代的朋友。
虽然自己是在家学习,但老外那边没有学籍的问题,只要通过考试,就可以进入高中学习。
但是,也没那么容易。
至少,也得提供一个居住证明和免疫接种证明。
这个,当然没有。

继续四处讲课吧,这是唯一的生存方法。
尽管,老爸的这套“歪理邪说”也肉眼可见的撑不下去了。
其实,老爸的有些说法,还是很能得到老百姓的共鸣的,否则,老外也不会愿意花钱来听他白活。
不过,大部分人,发过牢骚过后,还是继续生活了,只有老爸,把牢骚当成了真理。
这或许,就是老爸之所以“悲哀”的地方。

房子被收了,老爸再有能耐也没辙。
父子俩只能睡在车里。
即便是到了这种地步,老爸依然“死性不改”,还在灌输他那套所谓的理论。
你说的都对,可惜无法改变。
既然无法改变,那就接受,这由不得你。
如果不能改变思想,那就改变位置,啥都没有的时候,就改变心态。

故事的结局虽然在开头已经放出,但真正到结局时,还是有点遗憾。
那个叫嚷着维护权利的老爸,到最后只是个怂货,像极了咱这边的某一个群体。
真的遇到事儿了,还得是小伙儿自己上。
奈何,为了这种“忽悠”,断送了自己的命运,又难免替小伙儿不值。
曾几何时,小伙儿心心念念的期待着能拥有自己的高中生活,在那里,他可以遇见一个女孩儿,或许可以谈一段恋爱。然而,这样的期待,终究被“忽悠”断送了一切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下一篇:不小心写超字数了
